一、張五常簡歷
張五常教授為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隨父母到廣西避難,耳聞目睹中國內地農村之艱苦,從小起就希望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1945年,在廣東佛山華英中學附小讀書;1948年返回香港,先后就讀于香港灣仔官立書院、皇仁書院。1957年,到加拿大留學。1959年,到洛杉礬加州大學經濟系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阿爾奇安學習。1961年,在洛杉礬加州大學經濟研究院讀碩士研究生,1962年獲得碩士學位。1963年開始在洛杉礬加州大學經濟研究院讀博士研究生,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學師從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到1982年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1982年起到現在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和院長。
1967年,張五常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獎。在華盛頓大學期間,張五常曾五次獲得美國科學基金會研究資助,從事交易費用、合約理論、香港租屋合約及發(fā)明專利的研究。1967年起張五常從事顧問工作,曾受聘于美國電話公司、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機構,以及美孚等多家石油公司,從事多年的石油工業(yè)的合約研究(其研究成果深為學界贊賞,但由于版權問題,其成果無法讓世人分享。)。其主要著作有:《佃農理論》(英文,1969)、“社會成本的神話”(英文,1978)、“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英文,1982)、《賣橘者言》(1984)、“中國的前途”(1985)“再論中國的前途”(1987)等等。主要論文有:“私有產權與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風險規(guī)避以及合約安排的選擇”、“合約結構和非專有資源理論”、“價格管制理論”、“企業(yè)的合約性質”、“交易成本范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