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遠安縣首屆道德模范 李小寧做善事喜結良緣
我家住在朝陽小學的河對面,1978年,由于家庭困難,我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把繼續(xù)學習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在河對面的朝陽小學讀書,我每天都接送他們上學。
在朝陽小學旁邊住著孫玉芳、宋先宣一對孤寡老人,見兩位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我每次將弟弟妹妹送到學校以后,就去幫老人做些家務活,有時幫老人看病拿藥,照顧下二老。
1980年9月, 我認識了在朝陽小學任教的盧正尤老師,他也常去幫老人端水、劈柴。1982年10月,我與盧正尤正式舉辦了婚禮,在親戚們和村干部的見證下,我們倆口與老人簽定了贍養(yǎng)協(xié)議,將兩位老人認作了養(yǎng)父母,一起挑起了贍養(yǎng)孫玉芳、宋先宣這對孤寡老人的擔子。
行孝德義無反顧
當時,我的養(yǎng)父患有胃潰瘍、肺氣腫,養(yǎng)母患骨髓炎致殘。丈夫教學任務重常不在家,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就壓在我一個人的肩上。1986年,我生下長女盧麗,1990年小女兒盧娟也來到人世,一家六口人日子雖過得拮據但卻也其樂融融。
“天有不測風云”,就在那一年,噩運降臨到我們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1991年1月16日,天下著小雪,我準備帶小女兒盧娟去打預防針,但她卻開始發(fā)起了高燒,一直哭鬧不止。就在這時,我養(yǎng)母的雙腿疼痛病也突然發(fā)作,丈夫又在學校,面對老小的病痛折磨,我認真衡量迅速做出決定,“老人一旦癱瘓,就更加難以照顧,對于小孩子,緩一緩不要緊”。再說,當時的狀況,我一人也無法同時將老人和小孩一起送醫(yī)院治療。
于是我先將養(yǎng)母背到30多里外的鄉(xiāng)衛(wèi)生院打針治療,回去的時候順便買了點鎮(zhèn)靜藥給小女兒吃。經過及時的治療,養(yǎng)母的病情明顯好轉,不僅能丟掉拐杖走路,還能干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了,但是小女兒的病卻耽誤了,病情更重了。那段時間,養(yǎng)父胃潰瘍也常復發(fā),經常吐血休克。為給兩位老人治病,我到處借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變賣了自己的嫁妝,甚至找娘家父親借錢。遺憾的是, 我還是沒能治好養(yǎng)父,1993年他帶著對我們一家人的擔憂離開了人世。
由于缺乏及時治療,如今22歲的盧娟說話仍然含混不清,手腳關節(jié)因不停地痙攣長成畸形,每天只能用幾條寬布帶綁在一把竹椅上,靠一臺電視機打發(fā)時光。小娟22歲了,從沒下地走過路。每次看到女兒,我都心如刀絞,后悔自己沒能照顧好她。養(yǎng)母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加細心地照顧孫女。
轉眼到了2004年,大女兒盧麗考上大學,成為村里第一位女大學生,村民們送來祝賀,但面對喪失自理能力的小女兒和多病的養(yǎng)母,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我已經虧欠小女兒,不能再耽誤大女兒了,再苦再難我都要讓她上大學。為此,家里欠下了三萬五的債務,這成了我又一個巨大的負擔。
為了能把盧娟治好,我用背簍背著她到離家30多里的河口鄉(xiāng)集鎮(zhèn)、到南漳縣巡檢鎮(zhèn)去看病。1998年7月的一天下午,8歲多的盧娟病情發(fā)作抽搐不止,丈夫正在上班,我只好背著她,去南漳縣巡檢鎮(zhèn)衛(wèi)生院;貋頃r,背簍壞了,我用樹藤編好后再走;天黑了,就用樹枝纏著路邊的毛草和松針點燃當火把趕路,回到家已是凌晨一點多了。
2005年夏天,盧娟病情加重,疼痛難忍?粗妹猛纯嗟臉幼,盧麗哭著對我說:“媽,我不讀書了,你們弄點錢把妹妹送到外面大醫(yī)院去治病吧!”當時我們全家哭作一團。
看到我們家的實際困難,村里曾建議我解除與養(yǎng)母的贍養(yǎng)協(xié)議,由村里按五保戶供養(yǎng)。養(yǎng)母知情后偷偷離家出走,我們夫妻四處尋找才把她接回來,她說不愿意再拖累我們。老人的出走,更加堅定了我瞻養(yǎng)的決心,再困難也要把老人安置好,為她送終。”
那些年,我們家的電燈一亮就是一夜,看著女兒遭受病魔,我偷偷流淚,但看到她與養(yǎng)母相依相伴,我心中又多了一絲安慰。
贏口碑好人好報
我努力照顧家庭,盡量不耽誤丈夫,無論事情多緊急,從不在上班期間要他回家。我在家種了六畝多旱田,養(yǎng)豬、種香菇、種木耳、養(yǎng)蠶,還學會了用電機進行糧食加工,想著方兒增加家庭經濟收入。丈夫也很爭氣,努力完成了高中、?频倪M修歷程,由一名民辦教師成為國家正式教師。
十多年間,我們往返尋醫(yī)求藥,也找了無數偏方。但小娟的病情還是逐漸加重,本來可以握東西的手也不會握了,手臂向后背,反復伸舌頭,有時還抽搐到不省人事。服侍完老人,喂完豬,養(yǎng)好蠶……還要照顧女兒,別人都睡了,我還要每隔半個小時給她翻身……有時候想到這些,我都心灰意冷,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但當我為老人遞上飯菜、幫她梳頭看見她笑的那么開心時,我就覺得值了;當聽到盧娟為我含混不清地唱《祝你生日快樂》時,我忍不住流淚了,我堅信她一定能治好。
200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幫助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我們家的故事。很多好心人對我們家伸出援助之手,甚至還有不少網民設立捐助賬戶,呼吁社會愛心捐助,共為我們家捐款6萬多元。縣民政局為我們送來一輛殘疾人專用輪椅,還把我的養(yǎng)母納入全縣五保對象和大病醫(yī)療救助,為我正在讀大學的大女兒每年資助1000元,直到她大學畢業(yè)。
如今,我在醫(yī)院學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天在家里給盧娟做康復訓練。目前,她已經能夠獨自坐立,痙攣疼痛也有所緩解。90歲高齡的母親除了耳朵聽不見外,身體硬朗,思維清晰。大女兒盧麗大學已經畢業(yè),在武漢找到一份工作。
回憶過去,我無怨無悔,我沒做什么,黨和政府卻給予了我太高的評價和太多的榮譽,2007年,我榮獲“感動宜昌十大優(yōu)秀母親”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去年,我還成為了“遠安縣首屆道德模范”。衷心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家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銘記“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把孝變成一種時尚,把大愛灑向人間。
(本文來源:湖北婦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