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獲益于上一代的經(jīng)歷,就像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著名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特奧的兒子菲利普、孫女亞歷山德拉對此不僅有深刻理解,而且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句哲言的正確。
有其父必有其子
38歲時,菲利普已經(jīng)成為一流的潛水員、航海家、飛行員、攝像師、作家和導演。
雖然父親雅克·庫斯特奧是享譽世界的探險家,但菲利普并沒有躺在父親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1945年,只有4歲的他第一次隨父親一起潛入布滿巖石的淺海,看到了海底奇觀,這里有失事的輪船殘骸,有多刺的海膽,有在他身邊游來游去的色彩斑斕的魚。興奮的他沖著異彩紛呈的海洋生物不停地大喊大叫,結(jié)果他的面部護具開始松動。雅克使勁把呼吸器往兒子臉上推,海水還是一口接一口地灌進菲利普的嘴里,差點把他灌死。
父親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兒子拖到岸上,但并沒有安慰兒子,而是對兒子進行了主題為“大海是一個沉寂的世界”的教育。他最后嚴肅地告誡兒子,“菲利普,在水下不能說話,因為那是一個沉寂的世界!”這件事對雅克的啟發(fā)很大,后來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沉寂的世界》。
感受海底的詩
菲利普從大海中學到的知識使他對學校里學到的東西有了更深的理解。
從青少年時期,菲利普便開始感覺到一種發(fā)自他心底的探索的力量。 他的父親專注于探索海洋的秘密,而菲利普青出于藍勝于藍,他還對天空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16歲起,他開始研究空氣動力學,首次完成了滑翔機飛行,不久他獲得了飛行駕駛證。
后來,菲利普在法國海軍服役兩年,任聲納操作員。戰(zhàn)時他在阿爾及利亞,是一艘軍艦上的登陸隊成員。戰(zhàn)后,他再度回到學校,對很多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25歲那年,菲利普參加了父親主持的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海底實驗。這項實驗由《國家地理雜志》贊助,菲利普和另外5名伙伴在海平面下330英尺的一座特別設計的房子里生活。在長達一個月的研究期里,這6個人定期離開他們的“深水住宅”,到海里工作,呼吸不靠水中呼吸器,而是靠連接在房子上的一根軟管。
菲利普曾這樣描述他走出“深水住宅”到海中工作的感受:“我們不能浮出水面,感覺像在寒風中。黑暗像裹尸布一樣包圍著我們。除此之外,這里也沒有水中呼吸器吐出的氣泡。在我20年的潛水生涯里,氣泡是我最親愛的伴侶,它們意味著生命、喜悅,聽到這些噪聲,你會有一種詩的感覺,F(xiàn)在的詩,只有死寂,冷酷。”
菲利普26歲那年,他和父親決定同意《國家地理雜志》的要求,拍攝海底世界。于是,父子二人乘“卡里普索”號再度出發(fā)了。
“每一次出發(fā)都令人激動,但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充滿迷人的色彩,因為奇跡即將發(fā)生。我們沒有最后限期,我們的目標是充當那些無法出行的人們的眼睛。我們就像環(huán)游世界的武士,把遠方的故事帶給國王。但我們不是向一個人匯報。”
菲利普說對了。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他和父親一起拍攝了三十多部片子,他的攝像機對準了印度洋、太平洋的特魯克島、尤卡坦、巴塔哥尼亞、南極洲、愛琴海、復活節(jié)島、埃及。
為后人樹立榜樣
他留給后人的遠不止一些珍貴的紀念品,遠不止他的系列片,遠不止他的思想和夢想。
1969年,菲利普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薩拉薩影片公司,在此之前,他父親已經(jīng)在法國巴黎成立了一家影片公司。5年后,他同意出任新成立的庫斯特奧協(xié)會副主席,將薩拉薩公司作為該學會在美國西海岸的活動基地。他繼續(xù)擔任電視系列片的總導演,他推出的系列片曾10次榮獲艾美獎。
妻子懷上第一個孩子亞歷山德拉時,菲利普所關(guān)注的東西已經(jīng)從海洋生物上升到地球生命,已經(jīng)開始為子孫后* 慮。“對愛、戰(zhàn)爭、孤獨和地球進行深入思考,哪怕只是思考一小會兒,也會令人激動。”
不久,他就為PBS制作了一部名為《空間綠洲》的系列片。在這部6集系列片中,菲利普將他認識嚴重的地球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的天賦展露無遺。他把他那個時候最著名的思想者請上節(jié)目,從他們那里尋找答案,這些人包括經(jīng)濟學家、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有的還是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和這些專家們在片中探討的問題,20年后才開始被其他人士提及。
出生4個月即遠航
亞歷山德拉在海底的放松程度,連祖父都贊嘆不已,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她是真正的庫斯特奧人。”
亞歷山德拉似乎是為探險而生。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僅4個月,祖父便帶著她開始了首次遠征,目的地是復活節(jié)島。她的第一個生日是在“卡里普索”號上度過的,祖父為她組織了一個小小的生日晚會。
第二次遠征是去烏干達。父親到那里拍攝紀錄片,她每天都與攝制組成員在一起。不久,亞歷山德拉隨攝制組去了盧旺達的游樂公司。1979年6月28日,菲利普駕駛的飛機墜入里斯本郊外的萄斯河。悲劇發(fā)生的時候,亞歷山德拉只有3歲。
菲利普生前曾向亞歷山德拉保證,要帶她到尼斯湖潛水,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履行諾言,就與愛女永訣。亞歷山德拉7歲的時候,祖父雅克決定替菲利普兌現(xiàn)答應孩子的事。他帶著小小的亞歷山德拉,來到那個神秘的湖泊旁,小心地給她戴上呼吸器,把她推入湖水。
除了出海,亞歷山德拉的童年時光大都是在美國西岸和康涅狄格州度過的,只有夏天,才和家人一起回到法國。雅克再度帶孫女遠行是在她11歲時,這一次去的地方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祖父每天帶著她潛入海底,告訴她海底世界的巨大價值。
將家族傳奇進行下去
亞歷山德拉正在寫一本關(guān)于海洋的書,還計劃在近期推出每集1小時的以環(huán)境為主題的電視片。
亞歷山德拉提前一年高中畢業(yè),她決定利用這節(jié)省下來的一年時間,到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正是在這所大學,她掌握了流利的西班牙語,這是繼法語和英語后,她掌握的第三門語言。
后來,她又進入美國華盛頓的喬治頓大學,專業(yè)為人權(quán)、環(huán)境科學與持續(xù)發(fā)展。1998年,亞歷山德拉以優(yōu)異成績從這所學校畢業(yè)。不久,西班牙一家電視臺的環(huán)境頻道準備推出她祖父拍攝的長達104集的紀錄片,邀請她撰寫解說詞。于是,亞歷山德拉來到巴塞羅那。在這座城市度過了6個月的美好時光。她全面了解了祖父和父親一生的貢獻,意識到庫斯特奧家族的傳奇不能在她手中消亡。
她滿懷激情地返回華盛頓,成立了菲利普·庫斯特奧基金會,除了紀念祖父和父親的過去,還以此為平臺,決心把祖父和父親的傳統(tǒng)續(xù)寫下去。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一方面全面負責庫斯特奧基金會的工作,一方面兼任海洋學研究所港口分部理事會成員。這是一家享譽世界的科研機構(gòu),是生態(tài)學和生物醫(yī)學、海洋科學的權(quán)威。這家機構(gòu)還設有水產(chǎn)業(yè)和海豚研究部,亞歷山德拉與這些研究部門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guān)系。
除此之外,亞歷山德拉還是“美國水肺”組織負責人,該組織與庫斯特奧家族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在庫斯特奧家族提供的設備幫助下,該組織完成了許多遠征活動。
她想建造另一幢大廈
她毫不懷疑,正是通過這些遠征活動,祖父和父親把她塑造成了現(xiàn)在的她。
去年3月,《巴黎競賽畫報》采訪了亞歷山德拉,記者問她,“你的祖父是世界之謎,你的父親也是一位非常獨特的人物,但你是怎樣一個人呢?”
亞歷山德拉回答,“我現(xiàn)在準確地描述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讓時間去告訴你吧。但現(xiàn)在這個時候,我是一個與其他人無異的年輕女人,有自己的夢想、欲望和傷口。所有這些感覺都與其他一些不同的東西,強烈地吸引我的東西攪在一起。當我獨自面對一項重大任務時,這種吸引力會阻止我違背我們家族的‘精神’,也就是祖輩、父輩希望我去探索世界。我認為,這是我最重要的遺產(chǎn)。”
“我不會說把祖父和父親的事業(yè)繼續(xù)下去。祖父和父親都是非同一般的人,都有傳奇般的經(jīng)歷。但他們的魅力恰恰在于他們的不同。我不想建造一幢相同的大廈,我想建另一幢大廈,建一幢讓他們也為之驕傲的大廈,捍衛(wèi)庫斯特奧家族的榮譽。”
去年初,亞歷山德拉把庫斯特奧協(xié)會總部遷往法國。因為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法國人,她愛法國,希望在法國生活;第二個原因讓她感覺很痛苦,那就是“卡里普索”號的命運。
亞歷山德拉在這艘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船上長大,她在上面聽到鯨魚神秘的叫聲,到過南極洲,看到過大白鯊。自1996年在新加坡沉沒后,媒體多次報道亞歷山德拉準備打撈這艘航行了200萬英里的船只,準備把它改成一座博物館。目前她正與國際財團,尤其是法國財團合作,為打撈工作做準備。